部分角色由于技能机制或定位问题,整体表现相对弱势。出场率较低的英雄包括水晶与锁齿、黑舌、亡刃将军等,这些角色或因操作复杂度高,或因技能收益不稳定,在实战中难以发挥预期作用。水晶与锁齿作为辅助型英雄,尽管拥有独特的控制能力,但治疗量和团队增益效果相比曼蒂斯、格鲁特等主流辅助存在明显差距。
从战斗型英雄来看,战虎和模仿大师的强度处于中下游水平。战虎虽然具备高额回血和位移技能,但缺乏硬控手段,团战容错率较低;模仿大师的技能组合缺乏爆发伤害,对线期容易被压制。能量型英雄中,北极星和快银的控场能力尚可,但技能前摇过长且依赖精准预判,导致实际命中率不理想,难以适应快节奏对战环境。
游走位英雄如星爵和夜魔侠的弱势主要体现在前期节奏带动能力不足。星爵的技能设计偏向缝合,缺乏连贯性,位移加速效果无法弥补输出真空期;夜魔侠虽拥有视野探测被动,但反野效率较低且后期团战作用有限。相比之下,野兽、刀锋战士等打野英雄在Gank成功率和资源控制方面表现更稳定。
射手类英雄的弱势角色集中在伊卡洛斯和勇度。伊卡洛斯的射程优势被攻速限制抵消,后期输出效率不足;勇度的技能组合缺乏自保手段,面对刺客突进时生存压力较大。这类英雄需极度依赖队友保护,在单排环境中难以发挥应有价值。英雄强度会受玩家熟练度影响,部分冷门角色在特定阵容中仍有一定开发空间。
辅助位中斗篷与匕首、隐形女侠的功能性较为单一。斗篷与匕首的双人操控机制增加了操作难度,而治疗效果受能量强度加成限制;隐形女侠的被动隐身效果触发条件苛刻,开团能力远不如曼蒂斯的强制控制。这类辅助英雄需要与队友高度配合,在路人局中往往难以体现战略价值。
英雄弱势现象通常源于技能联动性差、容错率低或版本适应性不足。玩家在选择这些角色时需更注重阵容搭配和战术执行,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提升实战表现。游戏平衡性调整会持续进行,当前弱势英雄未来可能通过机制优化获得强度提升。